认知的现实

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他“认知的现实”。 消极者和积极者的思维都是正确的,他们都意识到自己“认知的现实”。

消极者的“认知的现实”是消极负面的,这是因为他们从困境中看到事与愿违,感觉自己的不幸,并注意力只专著于所失去的;相反的,积极者的“认知的现实”是积极正面的,这是因为他们从困境中看到事与愿违的同时,认为人生的起伏乃是自然规律,从而将注意力由所失去的,转换为专著于所拥有的,反而感觉自己是幸运的。

举凡目标实践者都有一个特质,那就是 -- 行动力。积极者因为相信所追求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因此,由于具备“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心志,他们的行动就显得十分笃定和有力量,并专著于逐步实现设定好的“小”目标。 反观消极者,由于以为环境的不顺遂,因此对于目标的达成不抱希望,促使他们心猿意马,最终被“认知的现实”给蒙蔽了,失去追求目标和成就梦想的勇气。

说实在的,积极思维并不是漠视现实的艰辛,或是否定逆境的存在;它反而是协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来检试和评估现实环境的真实面貌,而不是担心受怕的让恐惧心理给占据;积极思维让我们安定情绪,从容自若的从中分析对我们有利的对应方针,专著于逐步实现短期目标,接受各种可能的方案,将可能的伤害减到最底。

由此可见,积极思维造就正面的心态,相信成功的可能,促成勇于尝试和不轻易放弃的勇气。

精彩人生 VS 平淡人生,你选择那一种?

有个商人在30岁时就已经是百万身价了。他不但眼光独到,简直可以说是有点石成金的本事,而且更具备拼命三郎的打拼心志,所以在他30出头是就展露头角。赚取了有了第一桶金,他每月生意额更达百万,赢利多达百分之20以上。

其实,他的过去是十分坎坷的。据说在他十来岁时,他父亲由于生意失败欠下巨款,他为了代父还债,一家家的去向债主们挂保证说一切的债务由他本人来负责承担。也由于他的诚恳,债主们都纷纷的给予他机会。其实,债主们也清楚,原本一分钱都无法收得到的,既然有个人愿意承担债务,也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好,所以尽量可以收多少算多少。

由于不认命的态度,经过了10年的打拼,这个商人真的实现了他的诺言,将10年前他父亲所欠的债务都一一的还清了。因此,得到众人的赞许和嘉奖,他闯出了名堂,也成为了社会名流,生意网络延伸多处地方。

---

另外,有个蓝领阶级的工人,他的年纪和商人相符。他在30岁时还在为3餐烦恼,有一餐没一餐的。每个月省吃减用的,好不容易存了点钱,以为可以做点储蓄,但一到月底,就一定会有一些什么事故让他破财。

为了生存,他决议离乡背井到外地做外劳。但是收入还是杯水车薪,每个月除了基本开销之外,还要寄钱回家乡,情况是十分的清苦。

“第一桶金”的概念,对他来说简直太遥不可及了,对未来不敢奢求,也胸无大志,因此他也就造就了他处处节省的生活习惯。后来,为了落叶归根,他回到了家乡,就一路的在一家木材厂任职到退休。

---
看官们,精彩人生 VS 平淡人生,你选择那一种?
---
以上故事还未结束,欲知后续发展,请待下回分晓。

机遇!

经常人们都认为只要有良好的家庭教养和高等教育就能孕育出有未来的下一代。 真的是这样吗? 以下让我来分享周遭的2个案例。

案例 1
我中学有位男同学,约在20年前他家里是经营出租港台录影带的,那时候没有卫星电视,人们都是租连续剧回家看。那时候,他家的生意特别好,他父母也无暇监督他的功课和起居。在老师眼中他是一名不受教的学生,经常不做功课,上课时爱打屁,完全就是没心在求学;但在朋友眼中他却是受欢迎的人物,因为他有“好东西”就会跟同学们分享,所以每逢周末同学们都往他家里跑,有最新上演的影剧我们都先睹为快。初中三之后,我们就没有再联络了,我几乎也忘了这号人物。听说他初中毕业考没过关,索性就辍学了。

直到几个月前,由于工作之须,联络上一间印务公司,他就在这间公司担任行销经理。那一次的碰面,又把我们带回以前的 回忆,我们谈论了很多关于过去的点点滴滴,感觉还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言谈之中,得知他已经是2个孩子的爸了,大的15岁,小的13岁,两2孩子都就读在国际学校,而他太太是全职的家庭主妇。他一离开学校后打了好几分工,涉猎不同的行业,但几乎都是当销售员。他在目前的印务公司做了快10年了,对市场的动向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同时,他也当起了老板,3年前自己开了一家电单车贷款与买卖公司。

案例 2
我朋友的女儿,不但人长的就像是模特儿的模样,求学时期学业更是标青,年年名列前茅,无论在父母师长面前都是倍受爱戴的孩子,对于她的未来没有人不给予正面的肯定和祝福。她是洁身自爱的女生,从中学到大学直到出来社会工作都不曾乱搞男女关系,况且淫乱颓废的生活也不符合她的人生价值观。

就在她踏入社会工作之后,她认识了一名男生,在男生的猛烈追求之下,她接受了他,开始了毕生的初恋。据说这个男的,过往有不良记录,她其实也清楚知道,只是她相信浪子回头,应该给予机会,不应该给他定罪。因此,经过了2年的自由恋爱,她和他步入了礼堂。结婚3年,她为他生了2个孩子,大的3岁,小的1岁半。这原本看起来应该是完美的结局,但2个月前她和他决意分开,据说他在外面有女人。

---

案例1, 一个上半段人生看似前途无“亮”的人,在步入社会大学之后,竟然闯出了一片天地;
案例2, 一个上半段人生近乎完美的女生,在职业生涯才正要开始,为了心爱的男人生下了2个幼小的孩子,而男人却变了心。

为什么命运要开如此之玩笑呢?

你在坚持什么?

大部份人的想法是,成功者從來不會放棄,應該堅持下去直到情勢扭轉,如此到最後就能贏得成功。

「堅持」,一直被過度重視,這所產生的風險是,把“有志者事竟成”,“铁楮摸成绣花针”的坚持心志給美化了。堅持就是不斷重複做同一件事,直到成功為止。唯一的問題是,如果你用錯方法,不論你重複做多少次結果還是一樣。所以 ,只有不断修正作法,坚持将果效提升,如此的坚持才有意义。

大體而言,努力是成功的要件,有其绝对必要的價值,但是想要藉著比競爭對手更努力來達到成功,並無法克服企業可能面對的当下挑戰。原因是过去的作法对过去的情况是有效的,但在目前的处境,重複過去有效的作法,对当下的处境可能没有明显的果效;因此勇于修正作法,改用对目前处境有高報酬率的方法才可以突破重危。也就是說,效率再加上堅持,才是明智之举。

如果你專注在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而不是專注在達成的方法,你會很驚訝地發現許多能讓你達成目標的機會。善用這些機會,不要一直堅持用最辛苦的方法做事。

皮纹学是科学? 还是算命?

皮纹学的理论, 跟一般华人社会所了解的算命是决然不同的观念. 皮纹所关注的纹路称之为脊纹, 既指指纹, 掌纹和足纹, 是往上凸的纹路, 断掌除外; 而算命所关注的纹路则叫“曲纹”, 既往下凹的纹路.

“脊纹”与“曲纹”的根本差异在于脊纹的构成因素是由人体基因的调配,其纹路并受到血管神经系统的决定, 其过程是当胚胎在母体13-19个星期就开始形成了. 但曲纹的形成是由于内分泌的变化而增减.

这也既是说, “脊纹”是婴儿在母体就已经成型, 终生不变的纹路; 而“曲纹”则会因个人生理因素而造成的内分泌分部的多寡而改变的. 因此, 这也就是监察科用指纹来断定人们的身份证的原因.
生理学家们发现,我們的行為是受到大腦皮質的影響,然而大腦皮質與皮紋在母體發育的過程中,正是在同一胚層。Hirsch & Schweicher觀察皮紋形成前,胎兒真皮層血管神經系統的排列規則,因而認為血管神經系統決定著掌、指紋的形成,這也決定了人格特質與皮紋的生成有必然的關係。

那为什么大脑皮质会与人们的人格特质有相干呢?
那你有没有想过, 人为什么可以与外界做接触呢? 是因为人们有5大感管系统, 既是听觉, 视觉, 嗅觉, 触觉和味觉. 我们都是通过这5种感管系统, 来吸收外界信息, 从而透过各个感管不同的神经钎维, 将信息传达大脑的相关脑叶. 大脑生理学家, 清楚的指出5大感管的的司令中心是在大脑. 同时, 将大脑的皮质区分为前额叶, 顶叶, 颞叶和枕叶. 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不同脑叶的功能:
前额叶是负责态度, 行为, 思想, 分析, 情绪, 创意, 判断等精神和思维的功能;
顶叶是主管动作, 操作等, 触觉功能;
颞叶是主管音受, 语音, 记忆等, 听觉功能;
枕叶是主管观察, 阅读等, 视觉功能.

同时, 个人吸收讯息的管道也有强弱快慢之分. 这和大脑神经元细胞的多寡(先天的)和脑细胞之间的连系的稠密度(后天的)细细相关.

大脑的神经元细胞的数量在婴儿出世前就已经是决定好的了, 其数量约在1000亿, 它只有逐年减少, 却几乎没有增加的可能. 所以, 分布在大脑各个脑叶的细胞量是先天的, 其数量相对多的既潜能就高, 数量相对少的潜能就低. 因此, 大脑细胞在个不同脑叶的多寡, 也就直接决定了人们先天性的感管吸收的强弱.

经常人们常说的听觉型的人, 视觉型的人或体觉型的人, 是指人们由那一个感管系统细受讯息的敏感性较强. 这也既是说, 一个人的智能的强弱是由大脑所决定.

『連老師皮紋智庫』認為每個人擁有先天的人格特質傾向,且可藉由皮紋之辨識獲得,它是目前在所有掌握人格特質分析之方法上,最直接、快速、準確和有效之工具。 容易上手, 乐趣所在, 事倍功半, 皮纹是投射大脑功能的最佳工具.

了解自己的本质的目的是为了清楚个人的优缺点,以作为选择人生前程的考量, 而不至于在无谓的尝试错误中, 丧失了自信心.

古晉讲演会 之 诗华日报专题报道

一般上﹐講演給人們的印象﹐就好像是中小學生在學校裡才有的情景﹐但是﹐此印象相對比較刻板﹐例如﹕把一篇稿熟記後﹐再呈現在聽眾面前。於此﹐國際講演會的出現﹐在於提昇個人溝通的能力﹐而不只侷限於“我講你聽”。

國際講演會早在1924年10月已成立﹐國際講演會所提倡的是提供互助学习的环境,以让会员们可以通过系统性的练习来提升沟通与领导的能力。而古晉講演會则是於1996年成立﹐它是隶属于国际讲演会的大體系內﹐其會員有27個。目前﹐古晉設有17所講演會﹐而古晉講演會是古晋市第一个以华语为媒介语的讲演会。

国际講演會有一個系統化的口才训练課程﹐包括《十大基本演说入门》﹐即初試啼聲﹑由衷之言﹑條理分明﹑表情達意﹑抑揚頓挫﹑遣辭用字﹑學以致用﹑助勢添威﹑勸說誘導及激勵啟發。其目的在于让会员们学习有層次性及邏輯性地整理思绪﹐通過沟通技巧呈獻出來﹐以提昇自我表達的能力﹐加强自信心,同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十大基本演说入门》是由浅入深的訓練讲员们如何控制緊張的情緒﹐並在眾目睽睽之下﹐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其中﹐講演的內容可以是自己熟悉及感興趣的课题。不僅如此﹐文章的結構﹑肢體語言﹑聲調變化也是重要的一環﹐把自己的想法条理分明地表達﹐讓聽眾聆聽後即刻消化﹐更重要的是﹐講员要如何通过良好的沟通态度和演说技巧﹐言之有物的說服聽眾與自己產生共鳴。

學習了十大入門後﹐講演會還備有14本專注於演說的技巧﹐比如趣味演講﹑技術簡報﹑座談領導﹑故事講述﹑職業演講﹑公關演講﹑電視談話﹑主管演講﹑人際溝通﹑專業行銷﹑報導演講﹑銓釋朗讀﹑特殊演講及慶典演講等等﹐每本共5課。就這樣﹐講員必須從第一階梯的勝任講員開始學習﹐漸而升作高級銅牌﹑銀牌及金牌講員﹐訓練課程全部40課。

国际講演會的口才训练课程都是有时间限制的﹐讲员們需把演讲的内容濃縮為7分鐘﹐其作用是要讓自己的思維精簡﹐以及溝通能力簡單化。

當講員完成了口才訓練以後﹐接著下來就是增強領導能力部份。国际讲演会的组织结构是由分会,地区及区域所组成。每個會員都有機會成為講演會內的任何一個職位﹐逐步往上爬﹐并将触角延伸至地区和区域的管理阶层。由此個人領導能力逐步的得到培養。

古晉講演會採用了幽默作為有趣的訓練方式。 黃冀斌表示﹐在很多场合﹐我們都可能被邀请上讲台发表谈话﹐人们都会十分的害怕﹐深怕自己出糗。在這情況下﹐演讲者應如何轻松上台,完美下台,并以幽默的方式來应对自己可能出糗的事呢?他说,参加古晋講演會,就可以进行口才的训练,并做好上台演讲的心理建设。

他舉例說明﹐講演會上有一個單元為“即席演說”﹐是在人們毫無準備的狀況下﹐必須發表2分鐘的演說。這個过程是在考個人機智﹑對時事的關注﹐還有包括从容不迫的应对突如其来的“心跳一百时刻”。他指出,2分钟的演说看似容易,但经常人们在台下对某些课题会有源源不绝的见解,但一旦被邀请上到讲台,就脑袋一篇空白,哑口无言。他也说,要做出一则言之有物的即席演说,重点在于快速的控制紧张的情绪,接下来是整理思绪,從毫无头绪进而提升到有層次性,有目標性的思考;从而渐进的把想法表达出来。

從這個角度來看﹐古晉講演會不只著重於訓練系統或領導系統﹐同时也在提昇個人的自信心和個性塑造。

古晉講演會的會員都来自不同的领域,他们參加講演會的动机都不尽相同,其中包括﹕突破上台的恐惧,完成学生时期的梦想,提升沟通技巧,加强中文的表达能力,建立自信心,社交互动等等。

黄冀斌也指出,害怕上台演说是大部分会员们参加古晋讲演会的首要原因。这种勇于面对恐惧和自我突破的心志很重要,人们经常在眾目睽睽之下講不出话来﹐深怕會被人家笑﹐怕出糗,怕沒有面子。種種的擔心﹐就造我們在公眾場合不敢侃侃而談﹐不敢把自己的想法给说出来,畏缩不前。因此,古晋講演會也就提供了一個讓我們在安全和互相支持的环境,来学习突破上台的恐惧,学习幽默的面对失败,哪怕表现不理想,也不会感觉丢脸,因为每一个在讲演会里的会员都经历了这一个过程。

古晉講演會在每个月的第2和第4個星期一舉辦例常訓練會﹐有興趣者歡迎聯絡該會會長陳垂棋013-8086209或文教副會長陈萍012-8858799。

-----

黃冀斌自1997年加入講演會﹐并在2005年获国际讲演会颁发《杰出讲员》荣誉(Distinguish Toastmaster)。他在东南亚各地參加過無數場比賽﹐并得奖无数。他于2008年在印尼峇厘島參加国际讲演会51區的評論比賽榮得季軍﹐以及在2009年在古晉举办的国际讲演会51區備稿演說比賽得亞軍。国际讲演会51区域涵盖马来西亚,汶来和印尼。

談及他加入古晉講演會的原因﹐他回想起小學四年級被老師委派參加演講比賽的擔心及焦急心情﹐難堪的是站在臺上的他﹐卻未能將演說给完成﹐这無形中成為他成長過程中的阴影。他自嘲的说,加入古晋讲演会后,他才终于完成了一篇20年未完成的演讲。

“我自己最大的收穫﹐就是認識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會員﹐学习幽默演说的技巧﹐良好的沟通态度和正确的開會議程。” 藉著過來人的身份﹐黃冀斌希望可以與大家分享他的體驗及感受﹐希望古晉市民踴躍出席观摩古晉講演會的训练会。 他認為﹐口才是可以被训练的﹐但却沒有硬性規定講者要用什麼模式表達及呈現演說﹐而是憑著个人的感受和認知﹐貼進個性的語言﹐與大眾分享个人的观点。他說﹐透過講故事的方式﹐是最容易產生共鳴的﹐尤其是用以活生生例子來做開場﹐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共鳴。 “要啟動聽眾和演说者之間的共鸣﹐首要的是谈论听众感兴趣或关心的课题,先与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之後,才開始切入正題﹐这時候﹐你才直接了當的﹐把内容层次渐进的表达出來,逐步的引导听众了解你的观点或建议。最后,在终结的部分再次给予强调你的中心思想,并呼吁听众接受你的观点的必要性。”

他分享之﹐現今是一個全球化的国际社會﹐因此﹐沟通的技巧基本上就變成現代人必備能力。以此同时,他也认为學校的刻板教學模式﹐有必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鼓励学生勇于发问和提高应对的技巧,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知道"往往是做不到的原因。

我常问孩子: "老师上课教的都会吗? " 他们可以不经思索的都回应: "会。" 但每每考试成绩就是差强人意。 其实, 我和孩子一样, 都抱持同样的学习态度, 既 "读了几本书, 听了次演讲,上了几堂课, 就以为自对某些课题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