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被考试制度给打败

以成绩挂帅的考试制度不只是教育政策的瓶颈,更是一条扼杀人才的死路。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考试是一种检测的手段来测试学子们对某种学问的认知水平。但是,教育单位却狭义的将考试制度作为学子学习进度的评比和升学的考量标准,这是舍本逐末的。

纵观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政策,无论是由政府或私人办学,均以考试的得分能力来区分学子的等级排名。国家的考试制度更直接将全国各所学校在政府检定考试的及格率之高低一一进行等级评比,这一来促使校长和老师们以考试为教学目的,有考的才教,没考的自己温习;学子们以考试为学习的目标,有考试的学,没考的就不动脑筋;父母亲则以考试成绩给予孩子褒贬。因此,当学校,老师,学子和家长们都在追求分数的心态推波助澜之下,便直接的助长了分数至上的风气。这也就是考试制度下发展出来的‘分数教育’的恶果。在‘分数教育’的纷围下,懂得应付考试的学子们,分数越高分,就为好学生;反之,就被断定为问题学生。

可能看官会反驳,若不以考试来评估学习进度,那以什么方法才合理?

首先,我必须澄清的是考试本身只是测试特定认知水平的工具,它的功能的确是可以用以评估学习进度,但它必须以朔造学子的健全人格为出发点。我认为,首先应以落实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尊重个别的能力差异为主,并且着重《七育》的培育,既德智体群美劳乐,以让学子的人格得以健全的发展;其次,以成绩为辅,虽然成绩评比的结果有强弱之分,学子们都应得到平等对待的权利,灌输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以期往后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发光发热。如此,在尊重智能差异化的前提下,来进行考试评比,正面的看待学子们不同的资质,才能协助个别学子提升学习的水平,提高自信心,为争取更好表现,付出努力,追求远大的理想。这样考试评估才是有意义的,而不是单纯的以分数来盖棺定论,判定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前途无量;而成绩不好就是不好的学生,则前途无‘亮’。

让我们回索到2400年前,柏拉图(Plato,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从人格发展的角度给教育下了定义:“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从柏拉图的这段话,我们知道他所推崇的教育方针并非硬塞知识,无视学子们的心智成长;而是给学子们以后的生活做准备的训练,同时朔造向上向善的人格。

当今的学子们都会广泛的被套上‘草莓族’的恶名,既是指他们就像是终日窝在温室里的草莓,都是经不起考验的,不堪一击,而且很懒(草莓容易腐‘烂’的谐音),家务事都不做,甚至无法自己打理起居,因为学子们都被训练成只要用功读书,考取好成绩便是唯一重要的任务。至于家庭事务,生活技能,自然有佣人和父母代劳。这也就是‘分数教育’培养出来的‘草莓族’。

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来反省和检讨在‘分数教育’政策下之考试制度的2个内涵:

1)。考试的目的 ~
目前考试的目的也仅仅要求学子写出课本上标准的答案,这种考试充其量只是在检定学子的记忆力,你记的多少,能写多少,能将课本的标准答案正确无误的照本宣科,听话照做,就可以得高分。

回想在2500年前,中华文化的核心祖师孔圣先师(前551年-前479年),秉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在《论语•述而》他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未诲焉”,意思是指‘凡是自行送上见面礼的人,无论对方的资质为何,孔子都愿意给予教诲’。孔子明白人的智商有别,不能漠视各人天赋的不同,必须充分细致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予以因材施教,经后天的熏陶感化,必有各自的作为;尚若人人都照着一个模子来教导,则埋没天赋,事倍功半。

更何况,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商业活动的激烈竞争,现代人在高度紧迫和压力下谋生,国家和企业急需更多多元能力的人才,有开创力,思考力,创造力,懂得举证反驳,有组织能力,有执行力,情绪控管能力,有胆识的学子;而不是听话照做,空有学识的好学生。

2)。考试的方法 ~

所有的学科几乎都是被文字化,所以考试均以书写为主,此举不但抹杀学子们多元智能的展现,并且错误的,偏激的,鼓吹书写的能力凌驾于其他能力之上;完全无视德、智、体、群、美、劳、乐等《七育》的人格教育。

这里,我们逐一的来认识何谓《七育》。根据,2008年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所提出的的注解是:
1)德育,是培养学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朔造积极思想的人格教育;
2)智育,是传授学子有关数理智能,语言智能,管理智能等智力的教育 ;
3)体育,是教授学生强身健体的知识、技能,增强体力,培养他们的意志力的教育;
4)群育,是指团体精神,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学习团结的力量与精神;
5)美育,是培养学子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创造力和提升文化素养;
6)劳育,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7)乐育, 是指乐观进取,面对挑战仍旧积极向善向上。

从以上的《七育》来看,学子不但要会书写之外,更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强健的体魄,团队的合作精神,个人的文化素养,勤于劳动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而这些必要的人格素养,却是目前教育政策所忽视的一环。由此可见,考试制度所产下来的‘分数教育’余毒,不但严重的抹杀学子们多元能力的发挥,更阻碍了学子健全人格的发展。

这对孔子和柏拉图在2000年前就倡导的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是情何以堪?

--

这里,让我分享1则真实的个案。 当中的主人翁是我中学的同学(这里隐其名),他可以说是‘分数教育’下被考试制度打败的例子之一,但却在考试制度以外发掘到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约在25年前他家里是经营出租港台录影带的,那时候没有卫星电视,人们都是租连续剧回家看。那时候,他家的生意特别好,他父母也无暇监督他的功课和起居。在老师眼中他是一名不受教的学生,经常考试不合格,上课时爱打屁;但在朋友眼中他却是受欢迎的人物,因为他有“好东西”就会跟同学们分享,所以每逢周末同学们都往他家里跑,有最新上演的影剧我们都先睹为快。初中三之后,我们就没有再联络了,我几乎也忘了这号人物。听说他初中毕业考没过关,索性就辍学了。

直到几个月前,由于工作之须,联络上一间印务公司,他就在这间公司担任行销经理。那一次的碰面,又把我们带回以前的回忆,我们谈论了很多关于过去的点点滴滴,感觉还是那么的熟悉。言谈之中,得知他已经是2个孩子的爸了,大的15岁,小的13岁,两2孩子都就读在国际学校,而他太太是全职的家庭主妇。

他一离开学校后打了好几分工,涉猎不同的行业,经过数来年人生的历炼,虽然没有在学术上的被肯定,但他却凭一己的努力,开创自己事业的一片天。他在目前的印务公司做了快10年了,对市场的动向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同时,他也当起了老板,3年前自己开了一家电单车贷款与买卖公司,也算是小有成就。

--

看官们,这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要积极面对和省思‘分数教育’的时候了,不要再让孩子们被考试制度给打败。提倡成绩第一,只会加重孩子对的生活的厌倦,对生活充满无力感和挫败感,阻碍了学子们开拓人生无限量的视野。

从现在起,请容许孩子有好奇心,关切孩子心理的需要,了解孩子的感受,包容孩子的淘气;同时,鼓励孩子们多涉猎多元的生活技能,让孩子亲自负起饮食起居的责任,学习打理自己的卧房,勇于接触陌生的事物,争取参加团体活动,学习独立和与人为善的互助精神。

切记,孩子的未来不在考试‘分数’的高低,只有当我们的下一代有健全的人格发展,他们才懂得开创自己的未来。

演说"十"力



☺演说前的准备

1。上台的勇气
所以,你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存这样的心必得大赏赐。   
希伯来书10:35

2。选择谈及自己相信的事和感受
“我因信,所以如此说话。”
哥林多后书4:13

3。练习,练习,再练习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4。预见自己的成功
我靠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腓立比书4:13

☺演说时的表现

5。引发听众的关注
你的嘴若说正直话,我的心肠也必快乐。
箴言23:16

6。使听众受益的角度出发
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
腓立比书2:4

7。浓缩你的讯息成为一句话
人心忧虑,屈而不伸;一句良言,使心欢乐。
箴言12:25

☺演说后的态度

8。容许自己会出错的可能
我心里的愁苦甚多,求你救我脱离我的祸患。
诗篇25:17

9。接受批评和赞赏
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雅格书4:6

10。为下一次上台做准备
凡你们所做的,都要凭爱心而做。
哥林多前书16:14

孩子,对不起,谢谢你。

孩子, 对不起。
一直来对你们的关心仅限于学校的成绩。
勿略你们的感受,无视你们的心理话,是我的自私。
不肯你们在我讲话时打插,却在你们说话时要你们别吵,是我的蛮横。
阻止你们在我身边追逐,指责你们喧闹,是我剥夺了你们喜戏的空间。

孩子,谢谢你。
是你们让我发现我的粗心。
是你们教导我要用心。
是你们使我明白我还有进步的空间。

Goal Setting Workshop in Tunku Putra School


On April 15, 2010, I conducted a Goal Setting Workshop in Tunku Putra School for Primary 4 to 6 school kids in preparation for their year end examination and UPSR examination.

I am pleased to see all the students were so attentively listened and participated in all the activities.

In this workshop I'm very much focus in letting the students experience what does it means by DETERMINATION and NEVER GIVE UP Attitude when pursueing their goals.

Also I talked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knowing 1. their dreams; 2. the purpose of schooling; 3. the good and the bad learning habits; 4. five steps towards achieving success and 5. the never say die attitude.

Lastly, I wish all the Tunku Putra School kids good luck and aim high, strive on for thier dreams.

不要有遺憾

每個人都有夢想和渴望,但不是每個人都敢跨越想像的邊界,展開行動。

许多人這輩子始終躲在自己的舒适窝,一直認為失敗和被拒絕是最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最糟結果。然而,对我来说,最害怕的事,應該是到了生命盡頭,却後悔當初沒有勇氣嘗試。

朋友,不要有遺憾。

如果不想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撼,就鼓起勇氣朝自己希望的方向前進,不要規避心中的恐懼。

Letter to Sam

Dear Sam,
How's life in Adelaide.

Life is a journey filled with smiles and sweats,
there are many mountains to climb, many valleys to visit,
before the journey you experience excitements,
during the journey you experience challenges,
after the journey you experience both laughters and tears.

When you look back the journey,
you may wonder how you manage to get over it,
you may climb over the mountain with the help from others,
you may visit the valley all by yourself,
no matter how you have done,
you deserve a pat at your back,
you have become a stronger, wiser and courages person.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 and Rui.

James

Reaching the Sky.

In life, let begone be bygone.
Let's move on in life.
You may at one time falling into low valley and the next you be standing high in mountain top.
Life will never be the same again,
when you are falling down, climbing up, standing at your foot, moving on
and you eventually grow.
Its only a pity when all things have long gone, but only you still grab on to the past.
Aim high, look forward to your dreams and goals.
Prepare yourself for your best swing.
Even if you do not reach to the Sun, but yet you still be reaching to the Sky.
Let's every life long experience be a worthwhile encounter, be it good or bad.
Life is only plentiful when its filled up with both brightness and darkness.
Otherwise, we only live half-full.
If this is so, our life will never be completed.
Treausure life, be it happy or sad.
Life is only completed when we embrass every living moment.

Jamesherd Wee
Nov 27, 2009
Eros Resident, Thailand

认知的现实

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他“认知的现实”。 消极者和积极者的思维都是正确的,他们都意识到自己“认知的现实”。

消极者的“认知的现实”是消极负面的,这是因为他们从困境中看到事与愿违,感觉自己的不幸,并注意力只专著于所失去的;相反的,积极者的“认知的现实”是积极正面的,这是因为他们从困境中看到事与愿违的同时,认为人生的起伏乃是自然规律,从而将注意力由所失去的,转换为专著于所拥有的,反而感觉自己是幸运的。

举凡目标实践者都有一个特质,那就是 -- 行动力。积极者因为相信所追求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因此,由于具备“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心志,他们的行动就显得十分笃定和有力量,并专著于逐步实现设定好的“小”目标。 反观消极者,由于以为环境的不顺遂,因此对于目标的达成不抱希望,促使他们心猿意马,最终被“认知的现实”给蒙蔽了,失去追求目标和成就梦想的勇气。

说实在的,积极思维并不是漠视现实的艰辛,或是否定逆境的存在;它反而是协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来检试和评估现实环境的真实面貌,而不是担心受怕的让恐惧心理给占据;积极思维让我们安定情绪,从容自若的从中分析对我们有利的对应方针,专著于逐步实现短期目标,接受各种可能的方案,将可能的伤害减到最底。

由此可见,积极思维造就正面的心态,相信成功的可能,促成勇于尝试和不轻易放弃的勇气。

精彩人生 VS 平淡人生,你选择那一种?

有个商人在30岁时就已经是百万身价了。他不但眼光独到,简直可以说是有点石成金的本事,而且更具备拼命三郎的打拼心志,所以在他30出头是就展露头角。赚取了有了第一桶金,他每月生意额更达百万,赢利多达百分之20以上。

其实,他的过去是十分坎坷的。据说在他十来岁时,他父亲由于生意失败欠下巨款,他为了代父还债,一家家的去向债主们挂保证说一切的债务由他本人来负责承担。也由于他的诚恳,债主们都纷纷的给予他机会。其实,债主们也清楚,原本一分钱都无法收得到的,既然有个人愿意承担债务,也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好,所以尽量可以收多少算多少。

由于不认命的态度,经过了10年的打拼,这个商人真的实现了他的诺言,将10年前他父亲所欠的债务都一一的还清了。因此,得到众人的赞许和嘉奖,他闯出了名堂,也成为了社会名流,生意网络延伸多处地方。

---

另外,有个蓝领阶级的工人,他的年纪和商人相符。他在30岁时还在为3餐烦恼,有一餐没一餐的。每个月省吃减用的,好不容易存了点钱,以为可以做点储蓄,但一到月底,就一定会有一些什么事故让他破财。

为了生存,他决议离乡背井到外地做外劳。但是收入还是杯水车薪,每个月除了基本开销之外,还要寄钱回家乡,情况是十分的清苦。

“第一桶金”的概念,对他来说简直太遥不可及了,对未来不敢奢求,也胸无大志,因此他也就造就了他处处节省的生活习惯。后来,为了落叶归根,他回到了家乡,就一路的在一家木材厂任职到退休。

---
看官们,精彩人生 VS 平淡人生,你选择那一种?
---
以上故事还未结束,欲知后续发展,请待下回分晓。

机遇!

经常人们都认为只要有良好的家庭教养和高等教育就能孕育出有未来的下一代。 真的是这样吗? 以下让我来分享周遭的2个案例。

案例 1
我中学有位男同学,约在20年前他家里是经营出租港台录影带的,那时候没有卫星电视,人们都是租连续剧回家看。那时候,他家的生意特别好,他父母也无暇监督他的功课和起居。在老师眼中他是一名不受教的学生,经常不做功课,上课时爱打屁,完全就是没心在求学;但在朋友眼中他却是受欢迎的人物,因为他有“好东西”就会跟同学们分享,所以每逢周末同学们都往他家里跑,有最新上演的影剧我们都先睹为快。初中三之后,我们就没有再联络了,我几乎也忘了这号人物。听说他初中毕业考没过关,索性就辍学了。

直到几个月前,由于工作之须,联络上一间印务公司,他就在这间公司担任行销经理。那一次的碰面,又把我们带回以前的 回忆,我们谈论了很多关于过去的点点滴滴,感觉还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言谈之中,得知他已经是2个孩子的爸了,大的15岁,小的13岁,两2孩子都就读在国际学校,而他太太是全职的家庭主妇。他一离开学校后打了好几分工,涉猎不同的行业,但几乎都是当销售员。他在目前的印务公司做了快10年了,对市场的动向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同时,他也当起了老板,3年前自己开了一家电单车贷款与买卖公司。

案例 2
我朋友的女儿,不但人长的就像是模特儿的模样,求学时期学业更是标青,年年名列前茅,无论在父母师长面前都是倍受爱戴的孩子,对于她的未来没有人不给予正面的肯定和祝福。她是洁身自爱的女生,从中学到大学直到出来社会工作都不曾乱搞男女关系,况且淫乱颓废的生活也不符合她的人生价值观。

就在她踏入社会工作之后,她认识了一名男生,在男生的猛烈追求之下,她接受了他,开始了毕生的初恋。据说这个男的,过往有不良记录,她其实也清楚知道,只是她相信浪子回头,应该给予机会,不应该给他定罪。因此,经过了2年的自由恋爱,她和他步入了礼堂。结婚3年,她为他生了2个孩子,大的3岁,小的1岁半。这原本看起来应该是完美的结局,但2个月前她和他决意分开,据说他在外面有女人。

---

案例1, 一个上半段人生看似前途无“亮”的人,在步入社会大学之后,竟然闯出了一片天地;
案例2, 一个上半段人生近乎完美的女生,在职业生涯才正要开始,为了心爱的男人生下了2个幼小的孩子,而男人却变了心。

为什么命运要开如此之玩笑呢?

"知道"往往是做不到的原因。

我常问孩子: "老师上课教的都会吗? " 他们可以不经思索的都回应: "会。" 但每每考试成绩就是差强人意。 其实, 我和孩子一样, 都抱持同样的学习态度, 既 "读了几本书, 听了次演讲,上了几堂课, 就以为自对某些课题很了...